一个人最容易遭人嫉妒的,莫过于他身上那些被异性青睐的特质。
人们从来就只有权衡和取舍,而没有绝对的刚需。
薛兆丰 《经济学通识》1

遇好晴天、好山水、好书、好字画、好花、好酒、好心情,须受用领略,方不虚度。人生苦短,一定要知恩、知足、知命、知道、知幸,心不贪荣身不辱。杨柳风、梧桐月、芭蕉雨、梅花雪、香椿芽、野菜根、茄子把、豆腐泥、俗与雅、素与荤,全能招呼,人生一乐也。 (人生原来如此,太干净了,到无菌状态,必死无疑,太脏了更得死。所以二者之间有个比例,也就是说凡事不可太极端。)
郭德纲 《过得刚好》1

有思想的人到哪儿都不合群。
罗永浩 《老罗语录》1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王阳明 《传习录》1

如果只剩下最后的方法,那必然就是最好的方法
猫腻 《将夜》1

再重点的大学,我都不认为四年时间可以学到多少东西;这并不是因为一些重点大学坚定不移地野鸡化,我作出了这个判断,确实是再好的大学,四年的学习也只是开始而已。我知道好大学会告诉他的学生,这四年学的最重要知识是:人是无知的,教育必须穷其一生,要随时有更新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其实这是现代版苏格拉底雅典宣言:“我惟一的智慧就是知道我无知。”
连岳 《我是鸡汤》1

反感“体验生活”这个说法,你生活着,你还要体验生活,那就是你没活着。
廖一梅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