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我们所提到的这些媒体,经过太精心的设计,使得思想形同没有需要了(虽然只是表象如此)。如何将知识分子的态度与观点包装起来,是当今最有才智的人在做的最活跃的事业之一。
我期许自己要活得更真实也更诚实,要更接受甚至喜欢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才能更喜欢这世界。我希望自己懂得处理 欣赏各种欲望。我也希望自己能把这一路看到的风景,最终能全部用审美的笔触表达出来。
蔡崇达 《皮囊》1

读易晓窗,丹砂研松间之露
谈经午案,宝磬宣竹下之风
洪应明 《菜根谭》1
谈经午案,宝磬宣竹下之风

如果我写不出美丽的书,至少我可以读到美丽的书,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使我快乐?
王尔德 《道林格雷的画像》1

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
鲁迅 《鲁迅杂文精选》1

好的文艺里,是非黑白不是没有,而是包含在整个的效果内,不可分的。读者的感受中就有判断。题材也有是很普通的事,而能道人所未道,看了使人想着:“是这样的。”再不然是很少见的事,而使人看过之后会悄然说:“是有这样的。”我觉得文艺沟通心灵的作用不外这两种。二者都是在人类经验的边疆上开发探索,边疆上有它自己的法律。
张爱玲 《对照记》1

你读了再多书,生活都改善不了,那才是耻辱。
佚名 《读者》1

看书这么浮躁的事不适合我:-(
走饭 《微博》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