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有句话,“事无两样,心有别。”外在的失去后获得都不构成人最本质的惩罚或者奖赏,人面对的最大困难啊始终是自己。有时候是一根羽毛落下来就不行了,有时候泰山压下来都没问题。
廖一梅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1
But not all dark places need light, I have to remember that.
但并不是所有黑暗的地方都需要光明,我必须记住这一点。
但并不是所有黑暗的地方都需要光明,我必须记住这一点。
珍妮特·温特森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1
桃花源的独自美好,容不得异质介入。那位渔人的偶尔进入引动传播,而传播又必然导致异质介入。因此,陶渊明选择了一个更具有哲学深度的结局——桃花源永久地消失于被重新寻找的可能性之外。桃花源中人虽不知外界,却严防外界,在渔人离开前叮嘱“不足为外人道也”。渔人背叛了这个叮嘱,出来时一路留下标记,并且终于让执政的太守知道了。但结果是,太守派人跟着他循着标记寻找,全然迷路。更有趣的是,一个品行高尚的隐士闻讯后也来找,同样失败。陶渊明借此划出一条界限,桃花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隐士天地,那些以名声、学识、姿态相标榜的“高人
曹保平 《李米的猜想》1
容忍别人身上不可理解、不可理喻的特质正是自由交流的起点。
连岳 《我是鸡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