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末路,总会变的。人心好恶,本性罢了。
猫腻 《庆余年》1

人依赖你,你稍一欠动,他就恼了,怨怒你不通情理,辜负你对他的信任; 生命是极滑稽的,因为它那样地贴近死; 谈到他的缺点时,他便紧紧搂住那缺点,一脸憨厚的笑——缺点是他的宠物; 有一种人是这样的,你看不起他,他就看的起你,你看的起他,他就看不起你; 不能不与伪善者周旋时,便伪恶,淋淋漓漓地伪恶,使伪善者却步敛笑掉头而去; 社交场中善于辞令,是一种本领。默然、蔼然、萧然,却显得很融洽,这是一种本领。
木心 《素履之往》1

一个人只要干了一件坏事,就想干尽一切坏事,除非他发了疯才会中途停止。
雨果 《巴黎圣母院》1

假如将人分成“狗型人格”和“猫型人格”,我觉得自己堪称彻底的猫型人格。听到“向右转”的口令时,会不由自主地转向左边。虽然这么做的时候常常心生歉疚,但好也罢坏也罢,这是我的天性使然。人有形形色色的天性。只不过我体验过的日本教育体系,在我看来,其目的似乎是培养为共同体效命的“狗型人格”,有时更是超越此境,甚至要制造出将整个集体引向目的地的“羊型人格”。
村上春树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1

有的时候,善意的隐瞒,才是相处之道。
猫腻 《庆余年》1

人不会对讨厌的人要求理由。莫名的生气、莫名的讨厌、莫名的恶心、什么的就能成为讨厌人的理由。
渡航 《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