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有的科学都不过是一本烹饪书。书上的正统烹饪理论是不容许任何人怀疑的。而有一大批烹调技术不经过掌勺师傅批准是不许写进书里去的。
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从古到今,这个农耕民族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活动和非凡智慧,无处不在。
陈晓卿 《舌尖上的中国》1

那飓风仍在死命猛刮,这是真的,然而,像赛勒斯·史密斯这样一位双手灵巧,英勇无畏的工程师,驾驭一只气球,真可谓驾轻就熟。要是他懂得操纵技术,他,潘克洛夫,就会毫不犹豫地跑了——跟赫伯特一起,彼此协调着。
儒勒·凡尔纳 《神秘岛》0

你挂念着想读的好书太多了,而除非你能真正起身接触到他们,把自己提升到同样的层次,否则你所挂念的这些好书只会使你厌倦而已。并不是起身的本身在让你疲倦,而是因为你欠缺有效运用自我提升的技巧,在挫败中产生了沮丧,因而才感到厌倦。
莫提默·J·艾德勒 《如何阅读一本书》1

最深刻的技术是那些看不见的技术,他们将自己编织进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直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书写的技术走下精英阶层,不断放低身段,从我们的注意力中淡出。现在,我们几乎不会注意到水果上的标签、电影字幕等无处不在的文字。马达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就像一只巨大高傲的野兽;但自那以后,他们逐渐缩小成为微事物,融入(并被遗忘于)大多数机械装置之中。
凯文·凯利 《失控》1

整个科学史可以说就是以天才的名字来点缀的灿烂银河,而有几颗特别明亮的星辰,它们所发射出的光芒穿越了整个宇宙,一直到达时空的尽头。他们的智慧在某一个时期散发出如此绚烂的辉煌,令人叹为观止。一直到今天,我们都无法找出更加适合的字句来加以形容,而只能冠以“奇迹”的名字。科学史上有两个年份,便符合“奇迹”的称谓,而它们又是和两个天才的名字紧紧相连的。这两年分别是1666年和1905年,那两个天才便是牛顿和爱因斯坦。
曹天元 《上帝掷骰子吗》1

只有想清楚了,才有可能写清楚。想不清楚,连写出来的必要都没有。
李笑来 《把时间当作朋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