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的概念都是每人各自建立在自己的有限的观点上。所有这些观点都是相对的。《齐物论》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事物永远在变化,而且有许多方面。所以对于同一事物可以有许多观点。只要我们这样说,就是假定有一个站得更高的观点。如果我们接受了这个假定,就没有必要自己来决定孰是孰非。
只要不把问题当成问题,那就不是个问题。
渡航 《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1

镜子里显示出来的永远不是真实的自己。
青山刚昌 《名侦探柯南》0

假如在不恰当的时机做一件事,那这件事会必败无疑。
柏拉图 《理想国》0

亚里士多德并不否认人天生就有理性。相反的,根据他的说法,具有理性正是人最大的特征。不过在我们的感官经验到各种事物之前,我们的理性是完全真空的。因此人并没有天生的“观念”。
乔斯坦·贾德 《苏菲的世界》2

获得就像负重,失去犹如卸载。
张方宇 《单独中的洞见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