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为了传说,传说变成了神话。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罗贯中 《三国演义》1

卿不负孤,孤亦必不负卿也。
罗贯中 《三国演义》2

青史只论成败,不问因由。
孙皓晖 《大秦帝国》1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罗贯中 《三国演义》1

即算本朝推行伦理道德以作为治国的标准,收效不如理想,可是也别无更好的办法。假如没有这些观念和原则,我们政府靠什么而存在?如果放弃“四书”上说的正心诚意,仁民爱物,嫂溺则手援,如何能使两千名京官对事情有一致的看法?又如何能使一万八千名地方官和衷共济,或者无端受罚而仍然歌颂“皇恩浩荡”?我们还有什么更好的标准去教育全国约一百万的读书人,还有什么更好的标准去表彰他们的祖先、寡母、贤妻?个人的私心会随时随地变迁,只有伦理道德永恒不变。古代的圣贤写作“四书”的时候如此,朱熹注解“四书”的时候如此,今日仍然如此。
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0

历史上所有以理智来和解的事情都是转瞬即逝的。
茨威格 《人类群星闪耀时》1

过去的经历只是我过去的生活状态,我不需要你将我归类。
KC 《奇葩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