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还不懂事之前,就被剥去了影子。就像婴儿要剪断脐带、幼儿要换牙一样。而剪下来的影子都要被送到墙外去。
从伟大崇高到荒谬可笑,其间只相差一步。
拿破仑 《拿破仑文选》0

胜敌者,一时之功也;全信者,万世之利也。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0

去世了是再也回不来了,可再也回不来了不一定是去世了
辛夷坞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1

大众审美是一个现代的概念,它不是指那种原初的来自大多数人的喜好,而是被传媒出于商业需要甚至是政治需要而被制造出来的一种风尚,在这个现代社会中,这种审美是最令人发指的审美。
廖一梅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5

人若丧失了自我,我们便丧失了一切。
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1

永远追求解释和意义,也许真的是人类的生理缺陷。观念、定义、观察角度、理论框架、判断前提,都很容易限制人的思考路径,而人又是那么地依赖“可视化”,如果没有头脑中的意像(image),也许思考就难以继续。但是用可视的“中观”层面的“现象”,是不是真的能够解读更宏观或更微观的“意像”?
宏观微观在框架上的鸿沟,对观测点(viewpoint?standpoint?)观察角度的影响是如此之大,我们可能还没有充分意识到。更何况人定的所谓“框架”,往往就是认识万事万物最大的屏障。
曹天元 《上帝掷骰子吗》1
宏观微观在框架上的鸿沟,对观测点(viewpoint?standpoint?)观察角度的影响是如此之大,我们可能还没有充分意识到。更何况人定的所谓“框架”,往往就是认识万事万物最大的屏障。

他们绊不倒巨人,但是能使巨人流血。
而血腥味会招来鲨鱼。
斯蒂芬·金 《肖申克的救赎》1
而血腥味会招来鲨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