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哪儿的广告人都知道,要想吸收年轻的吸烟群,就得把香烟塑造成解决年轻人心理困惑与社会焦虑的东西。那时候的年轻人买烟并不是为了享受尼古丁,而是为了装点自我的门面。在他们看来,香烟象征独立、性感、不服从权威。为了摆出姿态而吸上烟的后果如何,十几岁的年轻人不会去看,即使看了,也是透过一知半解的模糊眼镜去看。他们正是拉风的品牌最理想的推销目标。
我是想被包养,但不会接受施舍
渡航 《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1

技术上的知识虽然重要,它却不能解决我们内心的压力和心理上的冲突;由于我们获得了技术上的知识,而缺乏对生活整体过程的了解,所以技术变成了一种毁灭的手段。一个知道如何分裂原子,而内心却没有爱的人,变成了一只恐怖的怪物。
克里希那穆提 《一生的学习》0

我在感情上就像一只绵羊,谁追得狠了就跟谁走
姜伟 《猎场》0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也许还是会愿意接受传统教育当中所有的弊端,因为尽管它只会培养一些被社会所抛弃的人、心怀不满的人,但起码,对冗繁知识的肤浅掌握,对成堆教科书的完美背诵,或许可以提高智力水平。但事实上它真的能提高智力吗?不可能!在生活中,判断力、经验、进取心和个性,这些才是取得成功的条件,这些都不是书本所能够给予的。书本是可供查询的有用字典,但倘若把这些冗长的词条都装在脑子里,那可是一点用都没有。
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1

两面不靠的坏处挺多。比如时间不够,文字上无法达到本可以达到的高度。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质量,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力量。厄普代克写一本《兔子快跑》,就是一本《兔子快跑》。但是等到他再写出《兔子归来》和《兔子富了》,厄普代克就是大师了。比如欲望不强烈,没有欲望挣到“没有数的钱”,没有欲望位极人臣。就像有史以来最能成事的曾国藩所说:“天下事,有所利有所贪者成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者成其半。”我眼里无光,心里无火。我深杯酒满,饮食无虞。我是个不成事的东西。这和聪明不聪明,努力不努力没有关系。
冯唐 《猪和蝴蝶》1

若是不想被伤害,就要学会伤害人。
李宫俊 《李宫俊的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