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的香港笔记》简介

    这一刻,龙应台彷彿五十多年前流亡南下的读书人,香港彷彿亮着风灯的客栈:一壁炉火,半盏冷酒,一顿粗饭,一床久违的温暖,静夜里偶尔传来的几声咳嗽,撩起的也许是江南故人多病的惦挂;天亮后几个顽童喧闹的争吵,联想的也许是台北权力走廊上打碎酒杯的喟叹。终于,她决定写一个《沙湾径25号》的专栏,每星期先写一篇,写惯了会写两篇:思考中的独白,山道上的启示,蓝海边的顿悟,讲堂里的叮咛。 ─ 董桥 根据龙应台在台湾、上海和新加坡的「纵火业绩」,若说她会在香港安静沈默地度过两年,谁都不会相信,但令香港读者大开眼界的是,龙应台採取了一种「实在」的态度来对待香港。她不只在抽象理念或宏观回顾上打转,几乎每篇文章都是针对香港独特而重要的公共议题提出批判或建言。龙应台敏锐地关注到香港人的许多关注,却没有忽略香港人的许多忽略,连珠砲发,不知道是贪玩抑或认真,她在香港的牆上铭写了大大的「到此一游」四字,字体之深刻,令谁都无法假装看不见。 龙应台向香港人示范了外来学者可以、应该、如何以「知识批判」介入本土社会。 ─ 马家辉
    龙应台的香港笔记简介
    作者:龙应台
    查阅:78

    1.你要永远认得那个时刻,当你的国家变质、不值得爱、不能爱又无力对抗的时候,马上就走。汤玛斯曼和爱因斯坦都认得那个时刻。

    2.每一次国际会议就像一颗石头抛进池塘 里,涟漪一圈一圈扩散,整个池子受「波 及」,而所谓「国际观」,就是在这种不 断的涟漪「波及」中逐渐累积见识,逐渐 开阔眼界,使「池子」里的人,觉得自己是国际社会的一分子。

    3.所谓脱离殖民,意味著被殖民者开始认真地寻找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疼爱自己。每一次游行,每一次辩论,每一场抗争,都会使「我是什么人」的困惑变得清澈。每一栋老屋被保存,每一株老树被扶起,每一条老街被细心爱护──即使是贫民街,都会使人们惊喜:原来我的脚所踩的就是我的家、我的岛、我的国。要人民爱家爱国吗?不要花纳税人的钱去製作宣传吧!你不要拆掉他的老屋老街,不要剷除他的参天老树,不要拆散他的老街坊,不要卖掉他祖母的日记本,他就会自然地「心繫家国」,歌于斯,哭于斯。

    4.好像有一个黑色的玻璃罩,牢牢地罩著政府,外面的人民踮起脚 尖拼命想看见里面,焦急而不安;里面的 官员就是不出来,安稳、傲慢、笃定。 于是我发现,自由与民主,差别就在这里:没有民主的自由,或许美好,但是政 府赐予的,他可以给你,也可以不给你。

    • 龙应台简介

      龙应台简介
      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女,台湾高雄人,祖籍湖南衡山县,作家、社会评论家、思想家。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台湾中央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台北市文化局长等。龙应台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民主制度”的优点,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与争议。 父亲龙槐生为国民党军官,母亲应美君,浙江淳安人。因父亲姓龙,母亲姓应,生于台湾,得名龙...(更多)

    标签:#龙应台的香港笔记简介#龙应台的香港笔记内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