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简介
《形而上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作的哲学著作,创作于公元前4世纪。
《形而上学》共14卷,集为1册。书中探讨了哲学对象和研究范围;对一些哲学术语做了释义;分析批判了以前的哲学家思想,重点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阐明了作者的实体、质料和形式等理论。 《形而上学》阐发了一种学说,这种学说有时称为智慧,有时称为“第一哲学”,其任务是描述实在的最普遍、最抽象的特征,以及普遍有效的原则。
《形而上学》奠定了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正是亚里士多德使“形而上学”这个名词成为哲学上的一个含义丰富的专有名词。
《形而上学》全书共14卷,142章。
全书的第1、2卷回顾了以前的哲学家关于世界本源问题的看法,指出探究事物存在和发展原因的重要性。第3、4、6卷主要讨论哲学研究的方向以及科学分类的原则,提出了关于哲学研究的问题。第5卷对30个哲学术语分别列出了定义及内容。
第7卷解释了实体学说。第8、9卷提出了实体的意义,讨论了质料和形式、潜能和现实的范畴及其辩证关系。第10卷介绍整体、连接、同一以及相关概念。第11卷对该书的前部分进行了简单的概括。第12卷讲了宇宙的总因,提出了神学思想。第13、14卷集中批评了数论派和理念论。
在这本书中,亚里士多德主要考虑了两个问题:其一,一门最高的形而上学是可能的吗?其二,是不是正像有可感觉的实体一样也有不可感觉的实体呢?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亚里士多德建立了两条证明的基础原则,即矛盾律和排中律。
接着,亚里士多德开始讨论实在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一般或形式不是本体。事物的存在有不同的方式,例如运动、运动员都可以被称作“健康”,但方式完全不同。“所有被称作健康的事物都与健康有关,有些是保持它的,有些是产生它的,有些是健康的迹象,有些是健康的接受者”,本体是基本的存在,研究“存在之为存在的一般科学”就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与特殊事物无关,它研究的主题是所有事物。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研究了本体之后,才能回答“存在是什么”这个问题。他认为,本体是纯粹的或终极的主词,例如,在句子“白是颜色”中,主语是“白”,而谓词是“是颜色”。但在句子“什么是白的”中,“白”又作为谓词存在,所以“白”不是纯粹的主同,因此不是本体。他认为,只有种才有本质,并且有本体也有种。例如,人这个种具有真正的本质,人是理性的动物就是它的本质。但是,一个哲学家就不是种。因为哲学家可能碰巧做哲学家这个行当,所以人是一个种,因此不是主体。
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所有本体都具有变化性,那么所有事物都具有变化性。但是,时间和运动是不能既存在又停止存在的,这说明,存在某些东西是永远不变的,因此,他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不变的推动者,也就是上帝或神。
《形而上学》是对泰勒斯以来的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历史性总结,它被誉为世界第一部哲学教科书。它创立了以本体论、四因论、潜能和现实为中心的哲学体系。在教会神学中,《形而上学》和亚里士多德其他著作的绝对权威,仅次于《圣经》。
《形而上学》共14卷,集为1册。书中探讨了哲学对象和研究范围;对一些哲学术语做了释义;分析批判了以前的哲学家思想,重点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阐明了作者的实体、质料和形式等理论。 《形而上学》阐发了一种学说,这种学说有时称为智慧,有时称为“第一哲学”,其任务是描述实在的最普遍、最抽象的特征,以及普遍有效的原则。
《形而上学》奠定了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正是亚里士多德使“形而上学”这个名词成为哲学上的一个含义丰富的专有名词。
《形而上学》全书共14卷,142章。
全书的第1、2卷回顾了以前的哲学家关于世界本源问题的看法,指出探究事物存在和发展原因的重要性。第3、4、6卷主要讨论哲学研究的方向以及科学分类的原则,提出了关于哲学研究的问题。第5卷对30个哲学术语分别列出了定义及内容。
第7卷解释了实体学说。第8、9卷提出了实体的意义,讨论了质料和形式、潜能和现实的范畴及其辩证关系。第10卷介绍整体、连接、同一以及相关概念。第11卷对该书的前部分进行了简单的概括。第12卷讲了宇宙的总因,提出了神学思想。第13、14卷集中批评了数论派和理念论。
在这本书中,亚里士多德主要考虑了两个问题:其一,一门最高的形而上学是可能的吗?其二,是不是正像有可感觉的实体一样也有不可感觉的实体呢?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亚里士多德建立了两条证明的基础原则,即矛盾律和排中律。
接着,亚里士多德开始讨论实在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一般或形式不是本体。事物的存在有不同的方式,例如运动、运动员都可以被称作“健康”,但方式完全不同。“所有被称作健康的事物都与健康有关,有些是保持它的,有些是产生它的,有些是健康的迹象,有些是健康的接受者”,本体是基本的存在,研究“存在之为存在的一般科学”就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与特殊事物无关,它研究的主题是所有事物。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研究了本体之后,才能回答“存在是什么”这个问题。他认为,本体是纯粹的或终极的主词,例如,在句子“白是颜色”中,主语是“白”,而谓词是“是颜色”。但在句子“什么是白的”中,“白”又作为谓词存在,所以“白”不是纯粹的主同,因此不是本体。他认为,只有种才有本质,并且有本体也有种。例如,人这个种具有真正的本质,人是理性的动物就是它的本质。但是,一个哲学家就不是种。因为哲学家可能碰巧做哲学家这个行当,所以人是一个种,因此不是主体。
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所有本体都具有变化性,那么所有事物都具有变化性。但是,时间和运动是不能既存在又停止存在的,这说明,存在某些东西是永远不变的,因此,他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不变的推动者,也就是上帝或神。
《形而上学》是对泰勒斯以来的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历史性总结,它被誉为世界第一部哲学教科书。它创立了以本体论、四因论、潜能和现实为中心的哲学体系。在教会神学中,《形而上学》和亚里士多德其他著作的绝对权威,仅次于《圣经》。
1.因为肯定一切都是真理,等于肯定对立面的肯定,其结果等于肯定我们自己的论点是谬误(因为对立面的肯定不容我们的论点是真理)。但,假如说一切都是谬误,这种肯定也是谬误了。假如宣称只有我们的肯定才不是谬误,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接受无数真或假的判定断。因为谁提出真的肯定等于同时宣布肯定就是真理,照此类推,以至无穷。
2."存在"?"此在"?"生存",存在之为存在,这个永远令人迷惑的问题,从自古被追问,今日还在追问,将来还会永远追问下去。
3.每一个人在本性上都想求知。
4.由于思想活动,理性才获其至善。
5.求知是人的本性,人们对感觉的喜爱就是一个例子。
标签:#形而上学简介#形而上学内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