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简介
萧伯纳(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英国剧作家,评论家,撰写了很多关于音乐和戏剧的评论文章,一贯反对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大力倡导和创作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旨的新戏剧,并于1891年发表了评论文集《易卜生主义的精髓》。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他主张艺术应当反映迫切的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其思想深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及尼采的影响,而且又曾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不过他却主张用渐进的方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1950年,萧伯纳逝世于英格兰,终年94岁。
中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介绍萧伯纳,并翻译和出版了他的数种剧本。新中国成立后,出版了更多的新译本,而且多出自老舍、潘家洵、朱光潜、杨宪益等译家之手。北京还上演了他的剧本《卖花女》、《巴巴拉少校》等。
1879年第一部小说《未成熟》遭到卡普曼荷尔书局审稿人的拒绝。
1882年9月,听了美国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利·乔治的一次演讲。从此开始注意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并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
1884年改良主义的费边社成立,萧伯纳参加该社,并成为该组织者之一。发表长篇小说《业余社会主义者》,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
1885年开始写长篇小说《凯雪尔·拜伦的职业》和《不合理的姻缘》。本年开始和威廉·阿杰尔合作从事戏剧创作。因没有取得协调一致,剧本最后搁浅。
1888年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邀他参加易卜生名剧《玩偶之家》的业余演出。剧评家威廉·阿切尔朗诵易卜生《培尔·金特》一剧给他听,萧伯纳开始研易卜生。
1891年发表关于易卜生戏剧创作的评论《易卜生主义的精华》。
1893年发表关于妇女问题的剧本《荡子》(又译《好逑者》)。
1894年发表由《鳏夫的房产》、《荡子》、《华伦夫人的职业》三剧编成萧伯纳第一个戏剧集《不愉快的戏剧集》还发表了《武器与人》。
1896年完成《难以预料》一剧,触及资产阶级家庭的瓦解问题。
1897年《康蒂坦》和《魔鬼的门徒》两剧发表。《康蒂坦》、《武器与人》、《风云人物》、《难以预料》四剧组成萧伯纳的第二个戏剧集《愉快的戏剧
集》。《魔鬼的门徒》和《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三剧组成萧伯纳第三戏剧集《为清教徒写的三剧本集》,表达了作者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愤慨。
1900年发表《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
1903年发表阐述自然哲学思想的第一部作品《人与超人——喜剧与哲学》。
1907年发表历史剧《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
1908年发表关于家庭和婚姻问题的剧本《结婚》。
1910年《贵贱联姻》、《芳妮的第一个剧本》发表。
1914年发表论文《战争常识谈》,表明自己对战争的观点。
1917年写出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知识分子绝望情绪的剧本《伤心之家》。十月革命发生,萧伯纳是亚欧最早同情和拥护这一革命的进步知识分子代表人物之一。
1921年变种的生物戏剧《回到马修斯拉时代》发表。同年,在英国共产党理论刊物《劳运月刊》的创刊号上,发表了论文《无产阶级专政》。
乔治·萧伯纳最著名的剧作有:《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武器与人》、《真相毕露》等。其喜剧作品《卖花女》(Pygmalion)因被 Alan Lerner 改编为音乐剧《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该音乐剧又被好莱坞改编为同名卖座电影而家喻户晓。
乔治·萧伯纳出生在爱尔兰首府都柏林,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一生留下了五十余部剧本。他从小就爱好音乐与绘画,最后走上了作家的道路。他接受了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钻研过马克思的《资本论》;还参加过英国改良主义组织;反对暴力,反对“为艺术而艺术”,主张文学要反映社会问题。 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过人物对话和思想感情交锋来表现性格冲突和主思想。
1.我见过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欢狗。
2.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会后悔。
3. 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
4.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们不会从历史的经验中吸取教训。
5.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标签:#萧伯纳简介#萧伯纳介绍#萧伯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