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九章里曾对艺术典型作了很好的说明,到近代,西方文艺理论家们才逐渐理解它的很深刻的意义,其文如下:诗人的职责不在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和必然律是可能的事,因此,诗比历史是更哲学的更严肃的,因为诗所说的大半带有普遍性,而历史所说的则是个别的事。
太平年月,他有花草,有诗歌,有茶酒;亡了国,他有牺牲与风骨;他很满意自己的遭遇。他看清他的前面是监牢,毒刑,与死亡,而毫无恐惧与不安。他只盼望长子不被捕,那么他的老妻和儿媳妇便有了依靠,不至于马上受最大的耻辱与困苦。他不想和老妻诀别,他想她应该了解他;她受苦一世,并无怨言;他殉难,想必她也能明白他的死的价值。
老舍 《四世同堂》1

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孔尚任 《桃花扇》0

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法而不威,和而不亵。
曹植 《光禄大夫荀侯诔》0

一个人为他自己有意识地生活着,但他是全人类达到的历史目的的一种无意识的工具。人所作出的行为是无法挽回的,一个人的行为和别人的无数行为同时产生,便有了历史的意义。一个人在社会的阶梯上站得愈高,和他有关系的人愈多,他对于别人的权力愈大,他在每个行为的命定性和必然性就愈明显。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0

故人何在,前程哪里,心事谁同?
#黄钟·人月圆#
张可久 《张可久散曲集》1
#黄钟·人月圆#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张孝祥 《佚名》0

国仇犹可恕,私恨最难消。
孔尚任 《桃花扇》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