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只有死亡的鼻尖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生的紧迫。一旦死亡的阴影稍稍放下他的爪子,我们立刻恢复自己的败家子本性。骄纵,懒惰,懦弱,缩在自我的临时棚户里得过且过,偶尔遐想窗外远处的地平线上,有一个自我在勇敢奔跑,脚下的道路充满危险并因危险而瑰丽。
刘瑜 《观念的水位》1
死亡不是你的敌人,永恒才是。
刘慈欣 《黑暗森林》0
我觉得自己像一只缚在网上的飞虫,越挣扎越羁绊。末路,只是死亡。
我只能,等待时间的消磨。
我只能,等待时间的消磨。
艾小图 《日光沉寂,豆蔻彼年》0
道家认为,圣人对万物的自然本性有完全的理解,所以无情。可是这并不是说他没有感情。这宁可是说,他不为情所扰乱,而享有所谓“灵魂的和平”。如斯宾诺莎说的:“无知的人不仅在各方面受到外部原因的扰乱,从未享受灵魂的真正和平,而且过着对上帝、对万物似乎一概无知的生活,活着也是受苦,一旦不再受苦了,也就不再存在了。另一方面,有知的人,在他有知的范围内,简直可以不动心,而且由于理解他自己、上帝、万物都有一定的永恒的必然性,他也就永远存在,永远享受灵魂的和平。”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0
人们绝望的缘由,从来没有新颖的动机。终极的失落,是人类原罪的原罪。哈罗德·布鲁姆说,心灵的自我对话本质上不是一种社会现实,西方经典的全部意义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这一孤独的最终形式是一个人和自己的死亡相遇。
七堇年 《尘曲》0
我明白,我们的最后审判将是惊醒,因为我们只是梦见了我们整个的生活,设想我们是活着的。我们确曾真正活过一次,也已经死了,现在我们是死人。我们当成真实存在的那些生活、梦,对于上帝而言没有任何价值,因为任何事情都不曾真正发生过。我们不会为自己的梦负责,我们只对那种我们记不得的事情负责,因为死亡让我们睡着了。只有那种忘却了的存在才是真实的存在,我们在那里曾是有罪或是有德行的人。因此我们不知道醒来后该怎么办——是投入地狱之火,还是投入永恒的光明生活。 我不得不再说一遍:我们的世界住的是熟睡的人,他们死了,却梦见自己活着。因此世界上的人越来越多,不断有熟睡的死人移居这个世界,他们的数量越来越多,而真正的人,即那种第一次活着的人却显得寥寥无几。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