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作为有钱人的奴隶又被拿来愚弄穷人的艺术是不可能长存的。
何必要快乐呢?痛苦是灵感的源泉。
王小波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1

没有思索和悲哀,就不会有文学
鲁迅 《鲁迅杂文精选》1

莫言也是山东人,说和写鬼怪,当代中国一绝,在他的家乡高密,鬼怪就是当地世俗构成,像我这类四九年后城里长大的,只知道“阶级敌人”,哪里就写过他了?我听莫言讲鬼怪,格调情怀是唐以前的,语言却是现在的,心里喜欢,明白他是大才。
阿城 《阿城精选集》0

我们要相信,创造希腊历史的是人,创造今天历史的同样是人。然而我们今天只生产奢侈的工业品,而他们创造的却是艺术品,我们要问是什么原因使人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探其究竟是我们的使命。
理查德·瓦格纳 《佚名》0

自杀从来都是被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的,而我们的研究恰恰相反,我们在一开始关注的就是个体思想与自杀之间的关系。这种行为正如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在心灵的静默中孕育,行为者本身没有意识到。而某个晚上,他却扣动了扳机,或是纵身一跃。我曾听说一个公寓经理自杀的例子。五年前他失去了自己的女儿,打那时整个人就变了很多,而这一变故“侵蚀”着他。用这个词来形容再准确不过了。开始思考也就开始了被侵蚀。社会与这种开始没什么必然联系,问题出在人们心里,那才是应该探究的地方。
阿尔贝·加缪 《西西弗的神话》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