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卡莱尔简介

      托马斯·卡莱尔托马斯·卡莱尔(英文:Thomas Carlyle,1795年12月4日 - 1881年2月5日)是苏格兰评论、讽刺作家、历史学家。他的作品在维多利亚时代甚具影响力。

      托马斯·卡莱尔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转变写成故事《衣裳哲学》(Sartor Resartus),该书醒目的特点是非常消极──整本书中表达了对魔鬼的深恶痛绝和没有对上帝的爱。虽然人们可能怀疑他是否真的经历过他在书中所描写的那些情景,但暴力肯定是卡莱尔那种扭曲的、反抗的精神的特点。在这段贫乏的日子里,他开始认真学习德语,十分赞赏德意志文学,尤其崇拜歌德。他曾于1824年翻译出版了歌德的的《威廉‧迈斯特的学徒训练》。同时他在这段期间居无定所,先后在爱丁堡和邓凯尔德(Dunkeld)等地担任过几次短期的私人家教。

      他在《宪章运动》(Chartism, 1840)一书中强烈反对传统的经济理论,但是把激进-进步的和反动的成分奇怪地混杂在一起。随着《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事迹》(1841)的出版,开始流露出他对力量的崇拜,特别是当这种崇拜结合了坚信上帝所赋予的使命的理念时。两年后,他在《过去和现在》(Past and Present)一书中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英雄观。

      卡莱尔应该致力把克伦威尔吹捧为他理想中的英国最伟大的人物典范,也洋洋洒洒写出了庞大的《奥利佛‧克伦威尔书信演说集》(Oliver Cromwell's Letters and Speeches),1845年还推出《详解》。接着又于1850年写了一本重要的着作《现代短论》(Latter-Day Pamphlets),其性格中的粗暴一面在书中特别突出。

      57年他开始研究另一个他崇拜的英雄腓特烈大帝。1858~1865年发表《普鲁士腓特烈大帝史》。 1855年4月他写过一封信给被流放的俄国革命家赫尔岑,信中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看出他当时的政治态度。他在信中说:「普选权不管怎样改头换面,我对它从来没有抱过任何幻想,而现在(如果还有可能)只能说对它抱的幻想更少了」。他还提到「由议会雄辩、自由出版和按人头计算主宰的十足无政府状态(正如我猜想的那样不幸)」(引自卡尔〔E.H. Carr〕的《浪漫流亡》一书)。

      1865年他出任爱丁堡大学校长。1866年4月就职,他的就职演说本身并不十分出色,但他在演说中大力提倡道德,因而立即获得成功。1866年的就职讲演稿以《论书的选择》为题发表。1870~1871年爆发普法战争,卡莱尔十分激动。他说「德国应该成为欧洲的总统」。但这种激动的时刻很快就烟消云散。晚年他极少写作。1875年写成《挪威早期帝王史》,1881年出版《回忆录》。后又将其妻子的书信加以编辑,于1883年出版,书名为《卡莱尔夫人书信集》。虽然人们提出将他的遗体葬在西敏寺,但是最后还是按照他的遗愿,把他葬在埃克尔费亨他父母的坟旁。

      英国历史学家和散文作家,主要着作有《法国革命》(3卷;1837)、《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事迹》(1841)和《普鲁士腓特烈大帝史》( 6卷;1858~1865)、《过去与现在》等。他的人生态度:我们没有能力去阻止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我们却有能力去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对我们现在生活的影响。接受已经发生的,改变可以改变的。

    托马斯·卡莱尔个人介绍
    年代: 近现代
    主要职业:作家
    查阅次数:837

    1.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

    2.停止奋斗,生命也就停止了。

    3.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4.思想一旦觉悟,就不会再瞌睡。

    5.未哭过长夜者,不足以语人生。

    标签:#托马斯·卡莱尔简介#托马斯·卡莱尔介绍#托马斯·卡莱尔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