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斯谟简介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 ,约1466—1536)尼德兰哲学家,16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物。1524年写了《论自由意志》并同马丁·路德通信,批评路德。他知识渊博,忠于教育事业,讽刺了经院式教育,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学习自然科学。其一生始终追求个人自由和人格尊严。

      伊拉斯谟,约1466年10月27日生于鹿特丹一个神甫家庭。青年时代入修道院。1492年成为神甫。1495年去巴黎深造,开始接触一些人文主义者。1499年去英国,结识空想社会主义者T.莫尔。后攻读希腊语和研究宗教改革问题。

      1506年赴意大利的都灵大学学习,因对教会不满于1509年返回英国,发表《愚人颂》,强烈指责教会和贵族的腐败,嘲笑经验哲学家和僧侣们愚昧无知的空谈,抨击了经院哲学和宗教偏见。1511~1514年在剑桥大学任教。1514年,修道院要求伊拉斯谟回院,经教皇同意,伊拉斯谟保持了对修道院的独立性。1516年发表《希腊语圣经新约批注》,对当时的宗教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年回荷兰。后任查理五世顾问,编写教育亲王的教材,还着书指责战争。

      1505年伊拉斯谟重赴英国,同莫尔合作,编译和出版古代自由思想家卢亚契奴斯的着作,并应御医巴提斯卡·博伊利奥(B.Boerio)的聘请监督管理他的两个孩子的教育。

      1506年,到意大利,于都灵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

      1509年,回英国,写下著名的《愚人颂》。

      1510─1514年间,在剑桥大学教授希腊文和神学,完成了希腊文版的《新约》,它改正了存在于拉丁文《圣经》中的很多错误,是向北方文艺复兴的学者们提供的最优秀的希腊文典范。

      1521年前往瑞士的巴塞尔,继续发表着作。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爆发后,伊拉斯谟觉得关于“文学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的美梦破灭了,于1524年写了《论自由意志》并同路德通信,批评路德。1529年宗教改革浪潮席卷巴塞尔时,去弗赖堡。1536年回到巴塞尔。同年7月12日逝世。

    伊拉斯谟个人介绍
    年代: 近现代
    主要职业:哲学家
    查阅次数:449

    1.无知是最幸福的生活。

    2.人生如戏,人人都在扮演着一定角色。有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演戏,把戏演完;另一种人,发现生活原来是一出戏,就努力离开舞台。第二种人错了,因为剧院以外,什么也没有,没有另一类生活在等着你。这场戏是唯一的演出。

    3.人们越走近老年,就越回到貌似童年的日子。

    4.鸡蛋未孵出前别数你的小鸡。

    5.爱情是盲目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一直都以触觉进行的原因。

    • 《愚人颂》简介

      愚人颂简介
      《愚人颂》是译林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尼德兰]伊拉斯谟,译者许崇信 、李寅。伊拉斯谟的《愚人颂》主要以愚人的口吻评论当时的世态世象,对以罗马教廷为代表的宗教权威和以君主制度为代表的世俗权威极尽讽刺之事,当然也没有忘了为法学家、哲学家之类不讨作者喜欢的人士捎上一笔,他很俏皮地称这些人为贤人,极尽嬉笑怒骂...(更多)

    标签:#伊拉斯谟简介#伊拉斯谟介绍#伊拉斯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