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孔子 《论语》1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若冬涉川,犹若畏四邻,俨若客,涣若冰将释,敦若朴,浑若浊,旷若谷。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能弊复成。
老子 《道德经》1

后其身而身先,忘其身而身存。
老子 《道德经》1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道德经》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道德经》1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老子 《道德经》1

山高必有怪,冷峻却生精。
施耐庵 《水浒传》1
